曹浩添 2025.8.20
《红楼梦》八十回后的部分从这部伟大的作品问世以来就一直是个谜团。关于红楼梦的版本,共有十几个。其中被大众所熟知的有两个:一是市面上通行的“程高本”,该版本后四十回由程伟元、高鹗续写并整理; 而另一个则是颇有争议的“癸酉本”(也被称为“鬼本”)。癸酉本于2008年由何莉莉提供蓝本,出于自我保护,对底本文字加以修改,并将部分情节、语段或诗句删去。后获得该本过录本影印资料,经过逐字勘校、重新断句分段, 癸酉本才得以问世。
自癸酉本问世以来就不断有人质疑该本为现代人编写的续本,其实仔细理解前八十回的脂批后,癸酉本对原著的契合度在95%以上,甚至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癸酉本后二十八回就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的部分。在阐述缘由之前,我们要明白一件事,《红楼梦》是一部以影射明朝灭亡,表达对清廷统治者极度不满的现实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反清复明意味的著作。并非胡适、周汝冒等考证派主张的曹家家事,具体缘由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在这样的前提下,癸酉本被认为是红楼梦真正后半部分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板块:
第一:情节上与前八十回的情节走向和批语高度吻合。第五回太虚幻境交代了金陵十二钗正册每个人的结局。但是在通行的程高本中只有惜春的判词与最后结局相对应,其他人的结局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出入。 比如李纨判词:“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寡妇好容易将儿子抚养成人,为何会沦为他人笑谈,又为何像判曲说的“也只是虚名与后人钦敬”?而在癸酉本中,所有的问题都被迎刃而解。如果说前八十回是在不断埋下伏笔,那么癸酉本后二十八回则是将这些伏笔一一回收。在前八十回的脂批中我们可以得知后面的一部分情节如“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林黛玉闷作十独吟”“妙玉屈从公州渡口”等一些没有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出现,但在脂批中暗示的情节。“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曾是困扰红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在癸酉本中这一问题被恰好地解决了:晚年的史湘云、贾宝玉沦为乞丐后通过史湘云的金麒麟相认(这两人前文都有麒麟)。史湘云和贾宝玉两个“白首双星”相依为命,最后史湘云死在湘江边上,临终前劝宝玉道:“哥哥何必枉自悲伤”。恰好对应上史湘云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及判曲“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诸如此类,比如前八十回黛玉曾打趣宝玉做两次和尚,而在癸酉本后二十八回正好当了两次和尚;再如贾雨村进京之前曾有诗句“钗于奁中待时飞”,贾雨村字时飞,而最后薛宝钗确实嫁给了贾雨村。这是所有人都未曾设想过的, 这些可谓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其二,癸酉本后二十八回与前八十回不但情节贴合,且同样影射了大量明史, 对于清廷的不满更加强烈。在癸酉本第九十七回林黛玉和小红被薛宝钗设计离间,导致主仆反目,黛玉处置了小红,小红被下人吊杀,最终贾府败落。林黛玉在书中影射崇祯,小红影射袁崇焕、薛宝钗影射皇太极,此回正是在影射皇太极离间崇祯袁崇焕。另外、贾环谐音家患,贾蓉贾蔷合在一起就是“戎羌”。 癸酉本九十二回以后,外有戎羌来犯,内有蓉蔷、贾环多次攻打。纵观明末, 这正是农民起义军和清军争夺大明江山的写实。且印证了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生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段话的出处是叶向高对万历皇帝的进言:我担心国家的危亡,不在于外敌的侵略,而就在于朝廷内部啊!"。
癸酉本中一百零二回有这样一首诗:“兵败诏下已数年,将士不见风吹边。朱门零落易歌舞,清风狂放恨无限。中原亦存壮士心,江东尚多弟子愿。遗民血泪盼复国,誓灭胡虏梦未阑。”这已经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如果说前八十回是对清廷的怨,后二十八回则是恨。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在清朝时被列为禁书,且只残存八十回,因为他影响到了清廷的统治。乾隆皇帝在看过《红楼梦》后直言:“这是朱明家事。”现在看来,程伟元、高鹗续写的结局可能是为了维护清廷统治而奉旨编写的改本。
自癸酉本问世以来,便质疑声不断,始终有人认为该本出自现代人之手这种说法是荒唐可笑的。且不说癸酉本中含有大量脂现斋和畸笏叟的批语,何莉莉及其姐姐这一对只有初中学历的姐弟不但押中了全部的词判词、判曲,而且又将历史巧妙地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这是很不可能的。而且在癸酉本末回的情况也是癸酉本并非出自现代人之手的重要证据。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红学家敢说自己能写出情榜这样不但每人都有封号并且说明具体缘由的庞大系统。综上,癸酉本的真实性是可靠的。
《红楼梦》并非一部讲述儿女私情的爱情小说,如果是这样,那它就不能算得上四大名著之首。相反,它是一部带有很强的政治气息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一一破解的疑点和影射线索。如果我们成功破解了这些疑点,了解《红楼梦》真正所表达的,那么《红楼梦》的作者、批书者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注:本文《红楼梦》真正观点及林黛玉的影射内容参考博主正电兔,特在此说明。一个高中生的一点浅薄之见,恳请大家批评指正。